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阅读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案例与反思

阅读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案例与反思

2013年02月03日 15:17:31 来源:神池县南关明德小学 访问量:455

          南关明德小学   高秀珍

语文在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通常来说,语文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架起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其思想深度、文化水平、审美情趣都是高于学生的,在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是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对所走进的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下面我以三年级语文教授《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第二课时进行的阅读教学做一个分析。

《她是我的朋友》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含蓄隽永的佳作。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先在读者头脑中埋下一个谜,以引起强烈的期待和追索,继而谜底揭开,真相大白,使读者从中获得惊喜和教益。这篇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学习这篇课文,要继续训练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片断】

二、体会“迫在眉睫”,感受阮恒输血的意义
引:刚才有同学说情况危急----迫在眉睫。
1、通过朗读,老师相信大家对迫在眉睫一定有所感受了。它是什么意思?
2、请仔细地读读3、4两小节,哪些句子也让你感受到那种危急的气氛。把它画下来,反复地读读。
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3、品读:

生读,读得不到位

师:眼看着你的朋友情况如此危急,你还能如此平静,如此无动于衷吗?请你再读读。(读得到位)
1、是啊,“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时间多紧急(谁再来读)
2、看来你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情况的危急。@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过渡到下面一句:是啊,情况如此危急,医生告诉我们如果……    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
三、细细品读,感受献血过程
引:小姑娘在生死边缘上徘徊着,扎挣着。就在这迫在眉睫之时,阮恒举起了手,愿意为她输血。在文章中,阮恒一直很少说话,我们能读到的更多的是他的表情和动作。
1、请大家快速地浏览5―10段,找出描写小阮恒的神情和动作的句子,画下来。
学生交流句子的同时,纠正语音上的错误,集体的(屏幕出示)
过了一会儿,一只小手缓慢而颤抖地举了起来,但忽然又放下了,然后又一次举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手捂住了脸。
阮恒摇摇头,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2、几句话中有些词语是我们不常见的,认真读读把它读正确。(看情况确定这个环节)
3、师引:同学们,这就是阮恒输血过程中,一系列的神情与动作,
(1)看图画,你还看到了什么?
(2)为什么会有这么不同寻常的表现呢?让我们回到课文,找找原因。读医生的话,那你从从他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3)让我们再来看看阮恒不同寻常的举动,出示,练读
(4)引:让我们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更深的读懂他的举动,
出示:一阵沉默之后,颤抖地举起来(此时我在想——)忽然又放下去(此时我又在想——)忽然又举起来(我决定——要把所有的血献给女孩)
师:当时阮恒到底怎样想的,让我们做做阮恒,边读边试着填填?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还是坚决地作出了什么样的抉择?(举起手来)
引:同学们你们想,他举起的是一只手,但举起的仅仅是一只手吗?(停顿)他举起的分明是别人的生命,却因此要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抉择对于年少的阮恒来说实在太沉重,太艰难了,能不犹豫,能不徘徊吗?当你体会到这些再读读这句话。(学生练读-----指名读)
师:我感觉到你在犹豫,你在抉择!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在生与死之间艰难地抉择,但最终还是举起了手。
拍拍他的肩膀示意坐下,深沉地:同学们,什么是朋友?这就是朋友!
师:其实,阮恒和我们一样,他会不懂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吗?然而当他又一次举起手时,他的脑海里有一个坚定的声音:她是我的朋友(齐读)
引:是啊,她是我的朋友,就是这六个字,激励着他,“于是,在一阵沉默中,一只小手……(齐读)”
师:下面的几句话也是有关阮恒神情和动作的,请你仔细读一读,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手捂住了脸。
阮恒摇摇头,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1、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
2、你能挑个词来表演吗?(啜泣、呜咽)学生表演的非常形象。
3、能交换位置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痛苦越来越深)
4、到底是什么事令他如此痛苦呢?再让我们做做阮恒(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字的更深处)
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随机点评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手捂住了脸。
阮恒摇摇头,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此时我越来越(),越来越(),越来越(),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死了,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见不到(),见不到()。
(1)自由说说
(2)全班交流
(3)带着自己的感觉读读
(4)出示图片,音乐
教师渲染:阮恒想到自己输完血,生命就要结束,想到再也看不到明媚的阳光了,再也看不到昔日的花草,看不到曾朝夕相处的朋友,所以他痛苦,而且越来越伤心。音乐渲染,再来读读
    鲜血从身体中流向针筒,阮恒多么紧张,读:
    阮恒觉得身体的血,越来越少,他是多么恐惧,读:
    阮恒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死了,他是多么悲伤,读:
(5)但是阮恒又是在怎么样克制自己的呢?想想小阮恒为什么要克制自己?
(6)阮恒在克制着自己的恐惧,他不想因此而影响了输血,因此,他在心中对自己说。
(7)让我们来看看画面,你现在看到从阮恒身体中输出的仅仅是鲜血吗?
(8)让我们用朗读来赞扬勇敢的阮恒吧!
生自由朗读,抽一生读,勇敢的男孩子们一起读,跟着老师一起来赞美:

引读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他心里默默地叨念:他是我的朋友!”
“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同时也再一次告诉自己:她是我的朋友!”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此时,他一次又一次地对自己说:“她是我的朋友!她是我的朋友!……”
(9)、这就是阮恒,勇敢的阮恒,富有爱心的阮恒,我想,没有比这更伟大的爱了——他为了一个朋友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
(10)、此时,看着草垫上的痛苦而又坚强的阮恒,你(或小女孩、医生、记者等)有话想对他说吗?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插图旁边吧!
请学生用深情的、赞扬的语气读读自己写的话。
四、提升情感,深化理解:
1、是啊,阮恒是令人敬佩的,正是阮恒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才挽救了小女孩。输血成功了,阮恒的事迹像风一样传遍了整个战场,有位战地记者得知此事,赶来采访。我就是那位记者,在座的小阮恒们,你愿意接受采访吗?
问:你为什么要给小女孩输血呢?
你觉得怎么样才算是真正的朋友呢?
2、那让我们一起来赞扬阮恒吧!出示一段话:有一种爱很小很小,但在最关键的时候,却能为你献出生命。
3、小结:就是这样的朋友值得一生珍藏,这样的朋友只一个足矣。愿我们永远记住阮恒的这句朴实、平凡的话()。让我们用真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用爱心去铺陈周围的精彩。
五、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些作业,你可以选一选,做一做。
1、搜集关于友情的名言,选择一句制作成书签。
2、背诵一首关于友情的古诗。
3、阅读一篇关于友情的文章,推荐给好朋友。(老师向你们推荐同步阅读中的两篇配套的文章。值得大家一看。)
4、想想和好朋友之间的故事,写一篇关于友情的文章

【教学反思】

从这次尝试性的阅读教学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但也自我反省,使我看到了课堂上的许多不足之处:

1、有些学生没有深入文本,答非所问,或者回答的随意性较强,没有认真思考。

2、有些学生着重了个别句子的分析,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3、有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不佳,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还有困难。

4、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让有些学生对这兄弟之情体会不深。这些不足之处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还要加强。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兴趣高昂,学生觉得淡然无趣;教师的激情遇到的是学生漠然的心灵。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材料是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通过教学《她是我的朋友》这一课,我体会到阅读理解是学生独立的学习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在这一活动中,老师充当的角色是向导,引导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阅读材料,与阅读材料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阅读材料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材料。教师应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获得启迪。教师的“导”应为学生提供解读文本的必要思路,使学生顺着正确思路去理解。阅读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适当给予提示、点拨、导引。

编辑:侯俊武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神池县南关明德小学 特此声明。